Saturday, April 16, 2016

大陆民国思潮!

三民主义之兴起——民宪派渊源、缘起与主张
作者:书海飘香
编者按:我们说过,中国民主党可以容纳所有现代民主思潮和理论,因此会有不同的派别,而我们是明确的民国宪政派,书海飘香在本文中论述了民国宪政派的演进过程,很有参考价值。
我们认同如下看法:
1947年宪法就是辛亥革命开启制宪程序的最后一个环节,与临时约法是一个整体。
宪法文本是多党派联合制定的,包括中共。参加起草宪法修正案的中共人员即有董必武、秦邦宪、周恩来、陆定一等。负责起草者为当时亲共的反对党领袖张君劢,
等中共执意要推翻国民政府而退出的时候,宪草已经制定完毕了,后来正式颁布的宪法中的98%文本以及所有关键条款和宪草完全一致。
中共提出的多项意见大部分都在最终宪法中得到采纳。国共两党对宪草条文的十一处争执中,最终民国宪法采纳了共产党意见的有七条,采纳国民党意见的只有三条,另有一条(关于“国大职权”)是国共双方意见的折中。

民国宪法的制宪活动不是密室活动,民众是唯一的权力主体。故从起草,修正,定稿,投票决议,每个程序有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讨论。因此1947年中华民国宪法以程序确定了其合法性。47宪法为基础,可以认定1947年的戡乱战争为世界反共产主义极权侵袭自由战争,是人类自由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国共两党的争权夺利,是自由与极权的对抗。
而其后在台湾60多年来行宪历程中有700条释宪条款。这是释宪
,行宪过程中的有形和无形规则沉淀,完善了宪法本文因此它将成为大陆专制制度终结后行宪最具可行性的制度学习范本,是中华宪政宝贵的本土资源。这意味着被中断的六法全书体系得到恢复,此举将大大降低大陆制度转型的学习成本。
所以在我们看来,重建中华民国是大陆体制转型成本最小的解决方案。”当然放在未来极权谢幕之后的历史格局中,这一方案将会与其它各派政治力量提出的解决方案并存。无论采取何者,皆必须有公共审议和表决。当下民宪派同仁的努力方向是促进民国当归和重建民国理念的传播,以期在未来制宪时刻,赢得更多力量认同支持民宪派的解决方案。
中国民主党(海外)美国委员会评论员
芾箐/fu qing
《民主党通讯》
http://mzhdtongxun.blogspot.com/
微信:9176504572
脸书:Cdp Uscommittee

大陆民国思潮,

三民主义之兴起——民宪派渊源、缘起与主张
作者:书海飘香
一、民宪派之历史渊源
中华民国在抗战胜利后19461月在重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参加政党有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国青年党,民盟及其他政党,无党派人士等社会贤达。在历经将近3个月的讨论后,4月,各方形成政协宪法草案,后来这个政协宪草成为中华民国宪法的蓝本。
因苏联干预中华民国内政,阻扰中华民国政府接收东北主权,中华民国政府与中国共产党在东北问题上发生剧烈摩擦,中共遂破坏中华民国的制宪议程,拒绝参加194611月份的制宪会议。
1946
1225日中华民国制宪大会三读通过基于政协宪草蓝本的中华民国宪法。根据权威人士评价,最终的中华民国宪法98%来自政协宪草。是国共两党及其它民主党派的共同成果,既有国民党的五权理论,又有民盟的内阁制思想,也有来自中共的立法委员全国直选的建议。
1947
年中华民国正式行宪,并先后举行全国国大代表和立法委员的普选,这是中国大陆这100年来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普选。1949年,初生的中华民国宪政政府遭遇苏联扶持的中共极权实力之军事颠覆,政府播迁台湾。民国宪政至此在大陆中断。
民宪派之缘起
1949
年大陆沦陷后,遗留在大陆的三民主义力量遭到了毁灭性的摧毁,中共史书上的镇压反革命其实就是对大陆三民主义力量的屠戮,这其中即包括那些已经放下武器抵抗的中华民国党政人员,也包括持续不断抵抗的三民主义战士 。一直到1978年,中共重开国门,大陆三民主义力量基本消失在公众视野里。
90
年代末期大陆互联网的兴起,一些致力于历史真相还原的学者著述得以在网络传播。这个时期辛灏年所著的《谁是新中国》
影响了中国第一批互联网使用者。在该书中,他明确提出回归中华民国法统概念。2000年王炳章在《重建中华民国》
一文中也强调提出了重建大中华民国的主张。
随着互联网在大陆的普及,涌现了一批军史爱好者,他们在挖掘中国抗战史真相时,发现中国国民党执政的中华民国政府才是抗战的主力,而非苏俄扶持的中共军队。中共的历史宣传绝大部分都是谎言。历史爱好者们在寻求历史真相的过程中发现不仅了中华民国被遮蔽的历史真相,也由此建立起了对中华民国的历史情感。2003年开始,一些自由宪政派转向传播民国宪政理念。当时这些人主要活跃在凯迪论坛。代表性人物有湛蓝空气,书海飘香等人。
2005
年大陆兴起了尊奉民国法统的泛蓝联盟组织。并参与各地维权及人大代表的选举工作。但这种努力马上遭遇官方打压,主要骨干成员孙不二,华一,凡骨张起等相继被罗织罪名,逮捕。
2009
年微博出现后,相对于第一代互联网,信息传播成本大为降低,传播速度也大大加快。从前一直被压制的声音,透过新技术释放出来。再加上中华民国在台湾的成功行宪,给大陆中国人深深的震撼。多点化,自发性回归民国思潮愈演愈烈。而其中传播影响最大就是以前活跃在凯迪论坛的宪政派人士,如湛蓝空气,书海飘香等人。这些人在网络上被称之为“国粉”。
2012
1月,高氏兄弟倡议“国粉”改名为民国宪政派,简称民宪派。这一倡议马上得到响应和共鸣,自此民宪派正式形成。高氏兄弟当时说道:“国粉”正名民宪派意义深远,使一被恶意边缘化知识群体既在精神意义上获得了主体性,也使其在法统意义上获得了晋身庙堂之合法性。一个世纪之于历史长河不过转瞬一刻,其中却浸透几代志士仁人之精神气血。然民宪派之宪政目标非一派一党之追求,乃国人共同未竟之目标。
这些年来民宪派话语的扩张得益于三点,1、民国历史梳理与真相还原,2、以三民主义与民国宪法精神为基础,形成了强有力的观念建构及对现实的整套解决方案。3、以批判彰显立场,对极权主义及其附庸进行坚定决绝的批判,和那些与极权暧昧不清的启蒙派及政治幼稚的自由派形成鲜明对比。
民宪派是大陆推动民国宪政思潮兴起的绝对主力军,其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2010年双十国庆时,微博上庆祝的人不多。2011年民国100年时,微博庆祝的人稍微多了些,到2012年双十国庆,整个微博成了蓝色的海洋,这种盛况让当局措手不及,大陆民国思潮汹涌澎湃。2013年,有了之前的教训,大陆事先加紧了对一些活跃的民宪派ID的监控和控制,对一些重点ID全被封杀,虽然如此,但民国思潮已成气候,微博上庆祝的人仍然有很多。2014年双十国庆,大陆网络会如何,拭目以待,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对民国思潮的封杀只会越来越严厉。
三、民宪派之定位
民宪派是当下活跃于网络间的民间思想流派。其源代码对所有人开放。它不是一个任何意义上的组织,更无领导者。深厚的民国史及其宪政理论资源为国人所共有。任何信仰三民主义和民国宪法的人都可以因信称义,成为民宪派。任何具备深厚政治哲学等理论功底的人,涉及到民宪理念的表述,只要遵循三民主义与民国宪法精神,即可代表民宪派。
四、民宪派之主张
当前大陆知识界普遍认为中国的现代化是从1978年开始的,追求民主自由的历史由此开始。持这种观点者,或者认同邓小平开启的体制内改革与改良路线,或者主张在未来极权倾覆后重新制宪。他们不知道中国现代司法、政治、经济、教育等体制建构从在1949年前已经完工。虽后来在大陆遭遇极权颠覆,但整个宪政治理体系在台湾一直延续至今,且已经发展的极为成熟。民宪派的政治逻辑从这里展开:
民宪派主张以大陆为主体,恢复延续被共产革命中断的民国宪政法统,而不是归至台湾。因为台湾已经放弃了这个政治责任。未来大陆光复民国后,有可能形成一国两府局面,即中华民国大陆政府与中华民国台北政府共存,共享联合国席位。除此之外,也不排除形成统一联邦体的可能。
民宪派之民国当归意在大陆恢复民国典章制度公共治理体系,继承民国100年来通过实践积累的制度文明成果,为大陆共产主义极权谢幕之后未来的宪政转型提供一个低成本,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不是故纸堆,而是被实证了的比较成熟的治理体系。这套体系原本就制定于大陆,实行于大陆。后来遭遇共产极权的颠覆后,在台湾一直延续发展至今。这是民宪派的具体国家构想
民国当归是当下抵抗极权非常坚实的思想资源。是对极权的彻底否绝。有些人因为对极权的绝望,而陷入道德虚无主义,逆向种族主义深渊,内心深处积郁了深重的民族自卑情绪。归正民国史就是要恢复国人的历史荣耀:史诗般的抗战和对共产主义极权的抵抗运动,以及波澜壮阔的宪章运动,这三者汇聚促成了1947年中华民国宪法。
民宪派坚持孙文的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同时也可理解为民有,民治,民享。具体主张:
民族主义
民宪派的民族主义对应为民有,OF THE PEOPLE,这是凸显主权在民,其内涵是制宪权,决定政治共同体的存在状态,缔结宪法秩序。共同体的体认,需要透过政治参与方式,在一系列公共议题上审议,辩论,通过这种反复确认,形塑民族心灵。唯有落实中华民国宪法关于边疆自治及少数族群的政治权利,实现选举,罢免,创制,复决这四大直接民权,以宪法认同为基础,完成政治民族的建构。
民宪派主张文化多元,宗教宽容,尊重少数族裔的文化传统。不同文化与宗教之间唯有通过相互尊重和宽容,对话与交往才能实现和平共存。
由于中共的极权统治,对人权的普遍严重践踏及失败的经济改革,导致贫富悬殊巨大。边疆少数族裔与广大内地的平民一样,被排斥在中共的经济成果之外。贫穷是滋生恐怖暴力的土壤,也助长分离运动。所以民宪派要落实孙中山先生的民权与民生主义,实现少数族裔的政治参与和区域自治。消灭贫穷,使少数族裔分享到经济增长成果,加入到共同体进程中来。
民宪派相信,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有助于民族问题的解决。
民权主义
民宪派秉承孙文的民权主义,其理论渊源于杰斐逊共和主义进路。在民宪派看来,民主本身就是目的。政治参与内在于自由,实现自我治理,这迥异于自由主义。在实践中,李登辉的民主改革乃忠于孙文的直接民权路线,形成了台湾精致而有序的宪法秩序。我们期待在大陆也能实现。
这意味着民宪派的任务不仅仅是恢复民国宪政体系,实现直选民意代表和政务官。更在于民主如何深化内在于国人的公共生活,形塑共同善。台湾在审议民主方面做得比较成功,办了很多次公民会议审议公共议题。所以未来在大陆,民宪派还要借助信息技术的进步,探索审议民主制度化的路径。
民生主义
民国宪法确立了民生主义原则的民众之福利权。现代社会福利通常包括免费教育、医疗、住屋保障、社会保障等。每个人都并不完全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总会有一些无法预料的风险,如病痛,灾害,技术变化,经济萧条等,把个人甩出正常的社会生活水准之外。所以政府必须为每个人的福利和尊严提供最低限度的基础。
民宪派秉承的孙文之民生主义与罗尔斯的分配正义类同,在不损害自由宪政原则的前提下,机会均等公正,使得境遇最差者的利益得到最大化的照顾。其具体政策主张在孙文时代是节制资本,平均地权,在当今时代就是实现社会保险,民众就业,社会救助,住房保障,社会教育。浅白的说就是人人读得起书,住得起房,看得起病,人人都能享有有尊严的生活。民宪派捍卫产权,深化自由市场,支持中小企业,反对垄断。但民宪派主张通过税收的方式建立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真正实现一个自由均富的社会。
民宪派与1947年中华民国宪法
1
47宪法之历史合法性
1911
年辛亥革命,颠覆满清专制政治,建立民国,制定临时约法,这是革命者对国体的一次性决断。确立共和体制,体现的是革命的正当性。但正当性需要合法性完成自我证成,必须通过事后追认仪式,普选制宪代表,召开制宪会议,通过宪法。1947年宪法就是辛亥革命开启制宪程序的最后一个环节,与临时约法是一个整体。
制宪乃确立新的法律秩序,确保主权者的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等。制宪不是密室活动,民众是唯一的权力主体。故从起草,修正,定稿,投票决议,每个程序须有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讨论。这是必不可少的程序民主。大陆民国时期,只有1947年中华民国宪法以程序证成了其合法性。
论述民国当归必须以47宪法为基础,如此才能证成1947年的戡乱战争为世界反共产主义极权侵袭自由战争,是人类自由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国共两党的争权夺利,是自由与极权的对抗。
2
47宪法之概念外延
民宪派所言47宪法,不仅仅是1947年颁布的民国宪法文本。文本只是宪法海洋中的小岛。释宪,行宪过程中的有形和无形规则沉淀,共同构成宪法。行宪就是将宪法规则与民族性格,习俗融合的过程,故宪政的本土资源极其宝贵。中华民国宪法的近700条释宪条款是这60多年来行宪历程的规则积累,与宪法文本及不成文的默契一起构成了1947年民国宪法,它将成为大陆光复后行宪最具可行性的制度学习范本,是中华宪政宝贵的本土资源。这意味着被中断的六法全书体系得到恢复,此举将大大降低大陆中国制度转型的学习成本。
总之,在民宪派看来,回归民国是大陆体制转型成本最小的解决方案。放在未来极权谢幕之后的历史格局中,将会与其它各派政治力量提出的解决方案并存。无论采取何者,皆必须有公共审议和表决。当下民宪派同仁的努力方向是促进民国当归理念的传播,以期在未来制宪时刻,赢得更多力量认同支持民宪派的解决方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